名师大讲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贾玺增莅临我校讲座《中国服装史》
贾玺增 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
全国考办艺术类专业规范和审定专家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
清华大学精品课程“中国服装史”主讲教师
2021年1月5日至8日于我校西区大礼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莅临我校带来题为《中国服装史》的系列讲座。本次讲座共有八场,吸引众多师生前往聆听,讲座由服装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竹青主持。
贾玺增教授表示,流行趋势即当季流行风格,优秀的设计要结合当季流行趋势。通过鉴赏一套秀场的衣服,分析讲解了设计的风格、内涵、逻辑、方法及背后的故事。他强调,品牌的设计要严谨,与当季流行趋势相结合,要考虑到产品转化率。
贾玺增教授介绍了帮助学习中国服装史的图书,服装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服装,还包含了服装的文化、产业、运营。他比喻学习服装史的过程就像是人生的旅途,不断的开拓文化荒漠,丰富精彩人生。他表示,在服装学习生涯中,也需要学习该领域大师的研究逻辑和工作方法,并向同学们推荐了《周礼》、《礼记》、《仪礼》等中国服装史著作。
贾玺增教授指出,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在中国服装史中占重要地位的衣冠礼就是从周代开始的,殷商时期服饰受鬼神的影响,风格威严和凝重,周代开始展示出关注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新风貌。大家阅读《周礼》这类书可以结合《周礼注疏》,方便大家理解。
随后,他以石器时代的石头器物和彩陶石器的纹样为灵感,通过案例讲述了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石器和彩陶的设计应用,使同学们耳目一新,认识到学习传统的重要性。历史中众多优美的东西,是我们构建审美重要的部分,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历史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审美逻辑,为服装设计带去新的涵养。
贾玺增教授又通过《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服周之冕》、《冕服服章之研究》等书籍,展示了研究冕服的逻辑与重要性。通过图片案例分析了服装图案中的图案造型特点,古代冕服服饰不同图案传递着不同的美好寓意。最后通过现代服饰设计成功的案例,鼓励大家应用传统纹样塑造新的设计产品。
贾玺增教授指出,场合意识是冕服发展的推动力。《周礼》中记载,帝王和文武百官在进行祭祀大典活动时必须身穿冕服,以彰显其隆重性。周人根据身份尊卑、血缘亲疏、穿用场合、祭祀对象的区别,确立了服饰礼仪制度。古代服饰的裁剪工艺,分为直线裁剪和曲线裁剪,并列举了一系列古代服饰的图文加以阐述。并将古代中西方织衣技法进行对比,将中国古代直线裁剪的“轮廓成直线,经纬纱平直”,与西方古代曲线裁剪的“立体形状,空间分布”加以阐释,使大家受益匪浅。
贾玺增教授通过品牌《龙的传人》为媒介,指出服装设计师的行为准则。服装设计讲求方法,在拥有明确的学术分析与判断之后,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大家在服装史的学习中,是要将服装史应用到设计里,做到知行合一,然后进行产品升级设计。另外,根据设计时的九个波段其作用的色彩样式不同,考虑不同的区间,区间与区间之间的搭配与衔接,体现出设计的和谐性与美感。
对于传统文化的设计和创新。贾玺增教授以古埃及风格为例,如他们会将文化生活与文化中的神,死神阿努比斯、金字塔进行融合。如果能将文化和服装设计进行结合,把握市场销售规律,就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而又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作品。
之后,贾玺增教授提到了设计师郭子峰与其代表性作—古埃及灵光。其作品以基本款为主,拥有生活力量的同时,也不乏含蓄而又微妙的设计感灵光里充斥着梦幻和魔力,看似简单但却不平凡。我们要沉淀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找到核心的设计点,寻找创作灵感,学会享受创作遇到中的困难。
谈到如果提升设计师的审美,要从历史文化底蕴出发,学会运用服装史,以及设计师的所处环境与产品背后强大的审美体系和美学理念的构建,并学会留意发掘身边事物的特别之处。
贾玺增教授的讲座内容深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与好评,为我校师生开阔了创作思维,提升了审美水平,并为以后的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张文桦、卫治卿、张晋恺、李 婷、陈双江、徐俊豪、黄淑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