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杨帆副教授讲
紫砂工艺在我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精细严谨的制作和清新淡雅的文人趣味,在当今其他传统工艺市场萎缩,甚至消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蓬勃发展。这种文化现象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13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杨帆副教授坐客我院名师大讲堂,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宜兴紫砂工艺文化”的专业讲座,系统地介绍了宜兴紫砂工艺的相关情况。
在讲座中,杨帆副教授首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陶瓷造型基础”和“陶艺创作”两个课程的相关教学情况以及他自己所制作的一些紫砂器作品。
其次,杨帆副教授从技术哲学角度梳理了宜兴紫砂工艺的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如研究宜兴紫砂工艺文化的重要意义;宜兴紫砂工艺的发展形态;宜兴紫砂工艺的材料特质和语言;宜兴紫砂工艺的工具;宜兴紫砂工艺的工艺程序;宜兴紫砂工艺的技术思想等等。他认为手工制作的紫砂器不仅是形状的完成,更多是在制作过程中,作者的审美、情趣、毅力、思想等综合能力的体现。而紫砂器之所以能传承到现代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除了艺人对于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创新;更重要的是紫砂器传递的不仅人们对自然之美欣赏的情感,也是传递一种创造智慧。
杨帆副教授的讲座用了大量图片为我们展示了紫砂器的种类和紫砂制作的相关过程,让同学们对紫砂工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人们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