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单

名师大讲堂|北京舞蹈学院万素教授到我校开展讲座《拨开舞蹈神秘的面纱》

责编: 文玉、郭松 作者: 李廷衡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量:141

万 素

教授,一级编导,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一流舞蹈编导专业、国家级一流舞蹈编导课程负责人。创立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泉的舞蹈体系——“气韵之舞”。出版《留给时间的舞蹈》系列专著。代表作有《昨日留言》《国风》《悠然情韵》《乡愁》《流淌在时间中“即现”的舞蹈》等。

 

10月20日上午,一级编导、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首任院长万素教授受邀到访我校,面向学校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拨开舞蹈神秘的面纱》的专题讲座。讲座以“沉浸式体验+深度思辨”的形式,以幽默风趣且富含哲理地表达,从多维度解读舞蹈本质,为现场师生打开舞蹈领域新视野,带来深刻启迪,引发广泛共鸣。

 

万素教授以其经典作品《国风》为切入点,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阐释,快速拉近与师生的距离,随后围绕“舞蹈在哪里?”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深度探讨。她先后抛出“为何钟情舞蹈?”“舞蹈为何成为部分群体的专属热爱?”等问题,引导师生从感性认知向理性思考过渡,层层递进地剖析 “舞蹈究竟是什么”。万素教授指出,舞蹈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唤醒大众对生命与情感的感知。她结合自身年少与舞蹈结缘的经历,表明舞蹈是兼具视觉张力与情感温度的艺术形式,它既是生命的直接呼唤、情感需求的本真表达,也是人体美学语言的自然展现与艺术转译,其诞生根源正是人类对生命与情感的表达需求。

为让师生更直观地理解舞蹈“身心共生”的内涵,万素教授从生态学视角进一步解读舞蹈作为独特的“身心语言”,既包含纯粹直接的情感宣泄,也蕴含源自心灵深处的细腻感知;其“身体运动方式”涵盖舞种风格、技术精度、韵味层次及人体关系美学塑造等维度。她特别邀请现场师生上台参与互动演示,通过真实肢体表达,使“身心共鸣”的艺术原理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在场师生直观理解舞蹈的身心联动机制。

在社会学视角下的舞蹈分析中,万素教授以“舞蹈场域中的个体价值”为核心,提出“每个人在舞蹈中都拥有表演舞台、交流伙伴、绽放可能与专属气场”的观点,深入剖析舞蹈与个体成长、人际互动及外部世界的关联。她强调,登台表演带来的认同感与挑战感,能助力个体实现内心成长;而真正理解舞蹈,需要具备从情感热爱升华为文化认知的理性智慧,推动对舞蹈艺术的深层理解。

讲座尾声,万素教授向在场师生送上舞蹈艺术道路上的真挚祝福,鼓励大家以开放心态感受舞蹈魅力、拥抱艺术生活。在全场持久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打开了舞蹈领域的新视野,更引发了关于舞蹈、生命与情感的深度思考,对我校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王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