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角儿的自白——王少军的艺术之路
2022年11月14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角儿的自白——王少军的艺术之路》在伦理楼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王少军教授以自己的艺术创作经验为题进行线下演讲,讲座由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校长王斌主持,美术学院雕塑教研室全体教师和雕塑20、21、22 级,绘画21 级200 余名学生参加。
1959年生于中国天津。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雕塑高级研修班结业。
现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馆馆藏艺术品评审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王少军教授早期的雕塑探索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大环境中的思考,雕塑对物体、对形状、对空间的敏感促成学院派的积累,在他的肖像雕塑中还保留了这个特点。在人物肖像十几年的探索之后,“是否寻找一个情有独钟的对象,还是躲在对象的背后”是当时的心理情结。
《冰心》 · 78cmx47cmx33cm·青铜着色·1997年
《和平使者--萨马兰奇》·38x46x70cm· 铜· 1997年
《刘世铭先生像》·31x26x40cm· 铜·2007年
《郭沫诺像》·46x37x64cm · 铜 ·2009年
“当王少军想到要做点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这个转型不意味着放弃,而是让自己的意志显现出来。”
《人与蛙》·54×28×55cm ·玻璃钢着色· 2011年
《进食的人》· 32×33×43cm·玻璃钢着色·2010年
《臆想》·35×32×41 cm· 玻璃钢着色·2010年
《阅读》·32×28×45cm· 铜着色· 2010年
《去飞》· 30×20×43cm·玻璃钢着色·2010年
《心已远》 · 80×30×68cm·树脂着色·2018年
王少军的“简单的形象”悬置了技术,是因为这个形象产生于前技术,产生于无意识。在构思这个形象时,他只想到人的构型,一个意念中的人。这个人不是审美的或艺术的,而是一个模糊的意象,一个浮动于生命中的东西。
《通灵者》· 26×16×60cm·玻璃钢着色·2008年
《跨越》· 210×220×140 cm·玻璃钢着色· 2014年
《素食》 · 37.9cmx28cm · 水彩 · 2010年
《心际》·20.7x25cm ·水彩·2016年
《星空》·27.9x37.6cm·水彩·2012年
《玉乎云乎》·28.1x37.2cm·水彩·2012年
《金色的博格达峰》·28.3x19cm ·水彩·2012年
《干红》·18.7x28.4cm·水彩·2012年
《卖馕的维吾尔族女孩》·55.5x37.7cm·水彩·2013年
《一抹苍穹》· 水彩 · 2013年
《彩云》·28.2x37.8cm·水彩·2014年
《伦敦上班族》·21x20cm· 水彩 ·2016年
《背影》·15.5x15.5cm ·水彩 ·2016年
《妙子常常看着窗外公园草坪上的那块石碑》·21x20cm· 水彩· 2016年
王少军教授最后强调:“艺术家首先要明确作品内在的精神解读,而不是在外部寻求更多花样。教育的中心思想是立德树人,离开‘人的塑造’所有技艺都是苍白无力。”
王少军教授与王斌副校长、金凯婧副院长、雕塑教研室师生合影。(李炫勋 摄)
- 上一篇:北海贝雕保护、传承和发展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 下一篇:美术学院现场造型基础比赛